文/余尚儒(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)

        2021年全國年會選在台南,別具意義,從2016年健保與長照2.0先後開始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,以及居家失能者家庭醫師照護方案,我國在宅醫療發展逐漸成熟,進入新的里程。本會第一屆理監事畢業,正式第二屆,2021年,可以說是「承先啟後」的一年。台灣已進入人口負成長的時代,關於老人,關於照顧,許多思維需要改變。今年的大會長楊宜青院長是成大老人醫院籌備院長,以「如何老人醫院,怎樣在宅醫療?追尋醫療與照顧新典範的可能」,改變過去以Keynote speech方式,改以論壇的方式進行,主題「許我一個更好的照護醫療與長照的歷史變遷與典範轉移」,台灣理想的高齡照顧的newnormal是什麼呢?

        感謝台南年會的籌備團隊,經過半年的討論以「府城老靈魂,在宅新文化」作為2021年年會的主題,今年年會勘稱有史以來,最跨界,最文化的一場年會。首先,這次年會成大歷史系合作,特別辦理小旅行,「踏溯府城醫療日常」和「跟著吳新榮去往診」帶領大家走訪日治時期知名醫療場域,以及體驗當時醫師往診路線。此外,今年的名人講堂,台南在地作家王浩一先生以新書「向夕陽敬酒」為名的演講,如何預備好自己的晚年,決定自己生命後期照顧方式,我認為這是時下最被需要的議題之一。

        回顧在宅醫療在台灣的發展史,大致可以分為傳統時(1995~2015),過去20年,健保以疾病為區分,導入各種居家照護。直到2015年之後,開始調整試辦,進入萌芽時期(2015~2020),健保鼓勵整合照護的支付制度,長照2.0也加碼,讓基層和醫院開始參與長照,醫療與長照的界線逐漸模糊。可以想像,接下來將進入爆發時期(2020~2025 ),在家住院,在宅會診,在宅慢性病管理,AIO的各種服務模式百花齊放,支付制度也走向細緻化時代。我們期待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同時,在宅醫療的發展,也進入穩定時期(2025~2030),建立完整的支付制度,服務網絡進入重組與整合時代。

        事實上,從家到醫院,從醫院回家,過程中在宅醫療無所不在。我們必須認識到,在宅醫療是一種概念,提供一種newnormal的可能性,我們必須有意識的行動,人口結構劇烈變動中,尋找更理想的照顧方式,而這正是照顧創新。承先啟後,在宅醫療。新的一屆學會,仍以持續推動「跨專業合作」為目標的各種創新,結合衛福部為主的國家政策,繼續陪伴台灣一起走。